by 陳秀美醫師 - 10 JUNE 2020 更新
傳染性軟疣
傳染性軟疣
案例1: 五歲大的小男生,腰部長出三顆粉紅色透亮突起的疹子,不痛但有一點點癢。爸媽覺得只是濕疹,應該沒什麼大礙,拿了家裡的濕疹藥膏,隨便擦了幾天,沒想到疹子越來越多,趕快帶過來就醫。
案例2: 二十七歲女性,在大腿內側、外陰部的皮膚上發現有多顆突起的肉色顆粒,大小約0.3公分,且經常感到癢。起初以為是毛囊炎,不以為意,自行擦了毛囊炎的用藥,沒料到病灶越來越多。
兩位病患的皮膚病症經皮膚科醫師診治後皆是傳染性軟疣。
Q1 為甚麼會得到傳染性軟疣?
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(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, MCV)所引起之感染。人類是此病毒唯一的宿主。傳染性軟疣病毒透過直接接觸受感染者的皮膚而傳染。此病毒也可以透過接觸受病毒汙染的物品,比如共用毛巾、浴巾等間接受到感染。
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(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, MCV)所引起之感染。人類是此病毒唯一的宿主。傳染性軟疣病毒透過直接接觸受感染者的皮膚而傳染。此病毒也可以透過接觸受病毒汙染的物品,比如共用毛巾、浴巾等間接受到感染。
Q2 傳染性軟疣外觀為何?
接觸傳染性軟疣病毒後,約潛伏二至六週後發病,產生約0.2-0.8公分,肉色、淺灰色或粉紅色,具蠟樣或珍珠般光澤的圓形丘疹。隨著疹子變大,中央會呈現典型的臍窩狀凹陷。
接觸傳染性軟疣病毒後,約潛伏二至六週後發病,產生約0.2-0.8公分,肉色、淺灰色或粉紅色,具蠟樣或珍珠般光澤的圓形丘疹。隨著疹子變大,中央會呈現典型的臍窩狀凹陷。
Q3 甚麼人容易地到傳染性軟疣?
傳染性軟疣主要感染2-5歲的孩童,盛行率約8.28%。主要原因可能是小朋友在學校常跟同學抱來抱去,玩在一起,增加了感染的機會。
除此之外免疫不全的病患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因皮膚抵抗力較差,較易得到病毒感染。
如果是成人或是青少年患者,通常是透過皮膚接觸,如性行為或是體育運動肢體接觸而得病。例如運動校隊隊員,在體育場上,肢體頻繁接觸也增加了感染率。
發生於外生殖器或肛門附近、 臀部、下腹部及大腿內側,較常因親密接觸,或性行為傳染。當然也有可能是透過間接傳染而致病,比如用了受汙染的毛巾、浴巾、沐浴海綿等。
Q4 如何治療傳染性軟疣?
6-9個月會復原,但是也有少數人會持續3-4年。小孩子因為病灶會癢搔抓,常會擴散,產生新的軟疣病灶。除此之外,因為傳染性軟疣有傳染性,如果小孩得到可能會傳染給兄弟姊妹或是同學。成人患者則可能會傳染給親密伴侶,因此還是建議積極治療。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簡單摘除、皮膚冷凍(液態氮)治療、手術切除、電燒、 雷射、外用水楊酸及三氯醋酸等角質溶解劑或外用 imiquimod 免疫調節劑。
6-9個月會復原,但是也有少數人會持續3-4年。小孩子因為病灶會癢搔抓,常會擴散,產生新的軟疣病灶。除此之外,因為傳染性軟疣有傳染性,如果小孩得到可能會傳染給兄弟姊妹或是同學。成人患者則可能會傳染給親密伴侶,因此還是建議積極治療。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簡單摘除、皮膚冷凍(液態氮)治療、手術切除、電燒、 雷射、外用水楊酸及三氯醋酸等角質溶解劑或外用 imiquimod 免疫調節劑。
Q5 如何預防傳染他人?
一、常洗手、避免接觸、摩擦或搔抓丘疹、不要共用物品。
二、避免性接觸,直到丘疹完成治療和徹底解決。
三、覆蓋病灶:以防水膠布隔絕病灶可減少別人因接觸而感染的機會。
一、常洗手、避免接觸、摩擦或搔抓丘疹、不要共用物品。
二、避免性接觸,直到丘疹完成治療和徹底解決。
三、覆蓋病灶:以防水膠布隔絕病灶可減少別人因接觸而感染的機會。
參考資料
1.Rodrigo Meza-Romero, Cristián Navarrete-Dechent, Camila Downey. Molluscum contagiosum: an update and review of new perspectives in etiology, diagnosis, and Treatment. Clinical,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2019:12 373–381
2.Leung AKC, Barankin B, Hon KLE. Molluscum contagiosum: an update. Recent Pat Inflamm Allergy Drug Discov. 2017;11(1):22–31. doi:10.2174/1872213X11666170518114456
3.Gerlero P, Hernandez-Martin A. Update on the treatment of molluscum contagiosum in children. Actas Dermosifiliogr. 2018;109(5):408–415. doi:10.1016/j.ad.2018.01.007
4.van der Wouden JC, Menke J, Gajadin S, et al. Interventions for cutaneous molluscum contagiosum.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. 2017;5:CD004767.
5.http://www.derma.org.tw/index.php?sort_no=1382949339&sort_s_no=1384497731
本篇文章提供讀者參考,傳染性軟疣需由專業醫師診斷。
1.Rodrigo Meza-Romero, Cristián Navarrete-Dechent, Camila Downey. Molluscum contagiosum: an update and review of new perspectives in etiology, diagnosis, and Treatment. Clinical,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2019:12 373–381
2.Leung AKC, Barankin B, Hon KLE. Molluscum contagiosum: an update. Recent Pat Inflamm Allergy Drug Discov. 2017;11(1):22–31. doi:10.2174/1872213X11666170518114456
3.Gerlero P, Hernandez-Martin A. Update on the treatment of molluscum contagiosum in children. Actas Dermosifiliogr. 2018;109(5):408–415. doi:10.1016/j.ad.2018.01.007
4.van der Wouden JC, Menke J, Gajadin S, et al. Interventions for cutaneous molluscum contagiosum.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. 2017;5:CD004767.
5.http://www.derma.org.tw/index.php?sort_no=1382949339&sort_s_no=1384497731
本篇文章提供讀者參考,傳染性軟疣需由專業醫師診斷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